『鏡緣齋.詩詞/第五卷』
瑞鹧鸪.词调辨析〖5-252-2〗
作者:呼正林
一、词调来源
瑞鹧鸪,词牌名。《宋史·乐志》入“中吕调”。元高拭词注“仙吕调”。至柳永有添字体,自注“般涉调”,有慢词体,自注“南吕宫”,皆与七言八句者不同。
据《康熙词谱》《苕溪词话》云:唐初歌词,多五言诗,或七言诗,今存者止《瑞鹧鸪》七言八句诗,犹依字易歌也。按《瑞鹧鸪》,原本七言律诗,因唐人歌之遂城词调。冯延巳词名《舞春风》,陈彭年词名《桃花落》,尤袤词名《鹧鸪词》,元丘长春词名《拾菜娘》,《乐府纪闻》名《天下乐》。《梁溪漫录》词有“行听新声太平乐”句,因名《太平乐》;亦有“犹传五拍到人间”句,故名《五拍》。此皆七言八句也。
万树.《词律》:与前调全异。“簪”字乃是起韵,旧谱不识,以首句为七字,误矣!乃因读作七字,又嫌“妆”字平声,此句遂拗。因于“妆”字下注作可仄,误而更误,岂不可笑?至于一曲以下,前后相同而前注“王孙”二句作“入”字,后注录情通蚨皆然,无足怪矣。
万树.《词律》选用宋·侯寘:《瑞鹧鸪.七言律诗》:
瑞鹧鸪 送晁伯如舅席上作(宋·侯寘)
遥天拍水共空明。玉镜开奁特地晴。极目秋容无限好,举头醉眼暂须醒。
白眉公子催行急,碧落仙人著句清。後夜萧萧葭苇岸,一尊独酌见离情。
《词律》:即七言律诗,分前后段。前段第三、四句,后段第一、二句,倶作对语。但首句第二字平声起,不可误。图谱注云:前四句三韵,即七言绝句。后段同,惟用二韵故不图可笑。若谓即绝句。将三、四两句,竟可不属对乎。按:《鹧鸪天》,亦近于七言诗,且“鹧鸪”二字相同,必皆从诗中变出。因以两调并列。又按:丹阳仄韵一首,亦题曰:《瑞鹧鸪》,而其字句与《木兰花》无异,故不另录。按此调另有冯延巳一首“仄仄平平”起,前结、后起两联对偶,与七律正同
《词调史研究》:此调为宋及后世流行词调,……。此调题材以相思恋情为主,声情流美清俊。
二、辨析
据《康熙词谱》,《瑞鹧鸪》又名《舞春风》、《桃花落》、《鹧鸪词》、《拾菜娘》、《天下乐》、《太平乐》、《五拍》,《得道阳》、《报师恩》、《十报恩》、《吹柳絮》,《高丽史.乐志》名《瑞鹧鸪慢》。
下面就是高丽史.乐志》中《瑞鹧鸪慢嗺子》。
北暴东顽,纳款慕义争来。日新君德更明哉。歌咏载衢街。
清宁海宇无余事,乐与民同燕春台。一年一度上元回。愿醉万年杯。
任中敏批:“非《瑞鹧鸪》。”(王小盾按:此词原无调名,但前有《瑞鹧鸪慢》一首,故其曲名应为《瑞鹧鸪慢嗺子》。原文题“又”,易滋误会。任批甚是。)
《康熙词谱》记录《瑞鹧鸪》六体,均为中调。并说明:“柳永有添字体,自注‘般涉调’,有慢词体,自注‘南吕宫’”,这就说明柳永词中的添字体并注有“南吕宫”应是《瑞鹧鸪慢》,《乐章集》中有四首《瑞鹧鸪》,如下:
⒈ 南吕宫
⑴ 柳永.《瑞鹧鸪》/《瑞鹧鸪慢》
宝髻瑶簪,严妆巧,天然绿媚红深。绮罗丛里,独逞讴吟。一曲阳春定价,何啻值千金。倾听处、王孙帝子,鹤盖成阴。
凝态掩霞襟。动象板声声,怨思难任。嘹亮处,迥压弦管低沉。时恁回眸敛黛,空役五陵心。须信道、缘情寄意,别有知音。
⑵ 柳永.《瑞鹧鸪》/《瑞鹧鸪慢》
吴会风流。人烟好,高下水际山头。瑶台绛阙,依约蓬丘。万井千闾富庶,雄压十三州。触处青蛾画舫,红粉朱楼。
方面委元侯。致讼简时丰,继日欢游。襦温裤暖,已扇民讴。旦暮锋车命驾,重整济川舟。当恁时、沙堤路稳,归去难留。
⒉ 般涉调
⑴ 柳永.《瑞鹧鸪》
天将奇艳与寒梅。乍惊繁杏腊前开。暗想花神,巧作江南信,鲜染燕脂细翦裁。
寿阳妆罢无端饮,凌晨酒入春腮。恨听烟坞深处,谁缓吹羌管、逐风来。绛雪纷纷落翠苔。
⑵ 柳永.《瑞鹧鸪》
全吴嘉会古风流。渭南往岁忆来游。西子方来、越相功成去,千里沧江一叶舟。
至今无限盈盈者,尽来拾翠芳洲。最是簇簇寒村,遥认南朝路、晚烟收。三两人家古渡头
通过以上柳永的词不难发现,每段五句只能称为《瑞鹧鸪》,只有每段高于五句的又可称为《瑞鹧鸪慢》。这也就可以确定《康熙词谱》中八十八字体、八十六字体,既可以称为《瑞鹧鸪》,又可称为《瑞鹧鸪慢》。而对于六十四字体的只能称为《瑞鹧鸪》。
三、最常用的五十六字.词谱格式:双调,五十六字,平韵。总体而言,其词谱式与《七言律诗》的格式基本相同,但“可平可仄”的字较多,这也就是说《五十六字.瑞鹧鸪》比《七言律诗》在平仄方面更为自由。
⊙○⊙●●○△,⊙●○○⊙●△。⊙●⊙○○●●,⊙○⊙●●○△。
○○⊙●○○●,⊙●⊙○⊙●△。⊙●⊙○⊙⊙●,⊙○⊙●●○△。
例词、苏 轼
碧山影里小红旗,侬是江南踏浪儿。拍手欲嘲山简醉,齐声争唱浪婆词。
西兴渡口帆初落,渔浦山头日未敧。侬欲送潮歌底曲,尊前还唱使君诗。
例词、宋.佚名
海东今日太平天,喜望龙云庆会筵。尾扇初开明黼座,画帘高卷罩祥烟。
梯航交凑端门外,玉帛森罗殿陛前。妾献皇龄千万岁,封人何更祝遐年。
客观上讲,《五十六字.瑞鹧鸪》的创作要求(平仄、对仗)均与《七言律诗》相同,对于爱好诗词的人来说,将这种五十六字的“词”称为《瑞鹧鸪》是不太情愿的,更愿意将这种齐言形式的作品称为《七言律诗》。
评论